[History]

[故事。緣由]

2007年暑假,當時還是學子的天祐得到了一件來自父母的生日禮物
那是一把吉他,一把產於西班牙小規模製造廠的吉他
一把改變他生命的手工吉他。

天祐在獲得了這把吉他之後
便一頭栽進了鋼弦吉他的迷人漩渦之中

他一天彈奏七八個小時,並跟隨當時的老師聆聽許多當代大師的樂曲
同時深深地被吉他給吸引,不僅常常在品牌手工鋼弦吉他的網頁流連忘返
更從國外訂閱相關的專業雜誌,渴望深入了解這項美麗的樂器。

而他在不經意間看到了刊載於雜誌上的美國製琴學校招生公告後
便讓自己做一把吉他的念頭,在心中埋下了火種。

[起步。學習]

出社會後,即使工作繁忙,天祐對於吉他的熱愛並沒有減少
他依舊保持著彈琴的習慣,甚至把逛樂器行當做一種樂趣,喜愛彈奏以及聆聽不同吉他的聲音

在一個偶然的機緣下,他得知在國內也有製作吉他的教學
當年那顆火種毫無保留地開始燃燒
驅動他開始利用假日,每週一次與其內人從板橋住所前往天母教室學習製琴

自2015 年年初開始持續近一年半的時間
著手學習工具與機台的操作、木工的基礎技能、木料的選擇與處理、吉他的功能與結構建立、上漆以及設定
從無到有完成一把吉他,期間天祐共完成四把吉他
隨著經驗的累積,到後期階段已近乎獨立作業,不必假手他人

[沉潛。內化]

隨著作品數量的累積以及家庭環境的改變
天祐於2016 年年底選擇不再前往天母教室製作
轉而利用住處的書房作為短期的工作地點

在這段時間,他開始廣泛閱讀書籍文本以及網路媒介
從這些資料中逐漸對於吉他製作有了不同於以往的體悟與認知

於是他將第一把做好的吉他拆卸,只保留背板與側板,其他部分全數用新的木料來重建
用以審視自身的成長,也做為往後獨立作業的一項自我考驗

這段期間雖然缺乏資源,然而在執著以及其內人的支持之下
成功完成其第一把作品重建的工作
而這把作品也成為一個里程碑,為之後的作品樹立了一個標準

[蛻變。獨立]

2017 年年末,天祐舉家搬回到南部,在高雄落腳正式成立了手工吉他工作室

他用自己排灣族傳統名字的小名作為品牌名稱
其內人則利用相當具有在地文化意義的百合花來設計品牌標誌
兩者的結合使品牌充滿文化意念

除此之外,兩人開始在作品中加入更多的想法
從外觀的桶身修改一直到內部的結構調整
作品不僅僅在外觀呈現更多的個人風格,聲音的表現上也逐步清晰,顯見成長

迄今完成兩把作品以及一把半成品
持續累積作品,朝更專業的製琴人邁進

[展望。前行]

吉他一直都是天祐極大的熱情所在
而能夠從聽奏者轉為彈奏者,再從彈奏者轉為製作者,他心理始終存在著感激
感激所有一路上教導、讚美或是批評的人們

如今他仍繼續在製琴的道路上精進努力
同時希望能讓臺灣的製琴師作品
不僅僅被本地的市場所接受,更站上國際舞台
表現出這塊島上的獨特文化以及生命力。

“我是天祐,我是Woolas,我做的吉他”

[Woolas Guitars]

lily_1